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外华侨同仇敌忾,发扬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运动。
1938年10月,新加坡召开了南洋各埠代表大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南侨总会),推举陈嘉庚为总会主席。大会号召广大华侨“各尽所能、各竭所有”,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战。
1940年,怀着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深切忧虑,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考察,并突破重重阻碍来到延安。
陈嘉庚率南洋华侨慰问团视察团抵达延安,受到热烈欢迎
1940年5月31日下午,慰劳视察团抵达延安,在延安南门外的运动场上,受到华侨留延办事处等群众团体的热烈欢迎。
陪同陈嘉庚先生到延安访问的慰劳视察团成员有李铁民和侯西反。李铁民是新加坡归侨(1956年当选全国侨联第一届副主席), 时任“南侨总会”秘书,也是慰劳视察团秘书,并且任陈嘉庚先生的国语翻译(陈嘉庚平日操闽南话)。侯西反也是陈嘉庚在南侨总会的得力助手,曾组织华侨互助会救助南侨机工,被称为“机工保姆”。
延安毛主席所住窑洞
延安山城
5月31日至6月8日,陈嘉庚在延安度过了他毕生难忘的9天。6月1日,也就是到延安的第二天,毛泽东就接见了陈嘉庚。陈嘉庚先生久居南洋,此前从未到过福建之外的中国其他地方,对陕北的窑洞也闻所未闻。他称毛泽东所住窑洞为“山洞”,称“在山洞内摆设的只有一张陈旧的写字木桌,另有十余只木椅,大小高下不一”,都是“旧式乡村民用家私”。共产党领袖的住处如此简陋,令陈嘉庚感佩不已,肃然起敬。而毛泽东就是在这样的窑洞里,向陈嘉庚描绘了未来的中国。
更让陈嘉庚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过了几天毛泽东请他吃饭,用自己种的蔬菜招待他,饭菜较为简单,只是特意上了一味鸡汤。毛泽东笑着对陈嘉庚说:我是没钱买鸡的,这只鸡是邻居大娘听说我有远方的贵客来,特地送来的。
李铁民(左)、陈嘉庚(中)、侯西反(右)
在延安期间,陈嘉庚广泛接触各界人士,悉心进行考察研究;与财政、公安、司法负责人进行多次深入交谈;参观女子大学、抗大分校、延安新市场及安塞铁工厂、印刷厂;广泛接触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校友及归侨青年……通过这些活动与接触,陈嘉庚大开眼界——他没有想到,在延安这座山城里,竟然可以看到一个与外界截然不同、充满生机的新天地。
延安之行是陈嘉庚生命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得出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结论,也开启了他与中国共产党同心相知、同向而行的历程。
陈嘉庚1949年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1949年,陈嘉庚以华侨首席代表的身份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出席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上目睹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1956年,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全国侨联第一届委员会,陈嘉庚当选为全国侨联第一任主席。
从此,他的生命之光更加壮丽辉煌。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