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无障碍浏览
老照片与侨批的历史记忆
2024年11月04日  来源:侨园杂志社

上面这张照片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从新加坡寄来的,在我家已经珍藏了60多年了,它是我姑丈陈长科、姑姑沈保珍及表哥表姐们的留影。他们一家侨居新加坡,虽然姑姑和姑丈在20年前先后离世,但他们血浓于水的亲情,对家乡亲友慷慨解囊无私援助的情谊,一辈子都刻在我的脑海里。

姑姑沈保珍出生于福建省诏安县深桥镇岸屿村,自小被本县桥东镇甲州村人抱养。

姑姑后来与甲州村华侨陈长科结婚,并移居新加坡,在马来亚的沙捞越做鸭苗等生意。她从小虽未与父母兄弟生活在一起,但一生不忘亲情,一直寄钱寄物接济家乡的老母及兄弟等亲人。尤其在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国家为了渡过难关,海关实行免税开放政策,以鼓励海外华侨寄衣寄物支持国内亲人。姑姑一家更是全力接济,寄来好几批泰国大米、面粉、猪油、白糖、炼乳、衣服等吃穿用的物品,帮我们几家人渡过了饥荒难关。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1960年9月。我患上急性阑尾炎住院,出院后,家里只有老母鸡下的十几个鸡蛋。我每天吃一个,这对于一个大病初愈的孩子来说,营养是远远不够的,走路跌跌撞撞。刚好姑姑寄来一批食品,其中有几瓶炼乳,家里人舍不得吃,都留给我了,这对于病后康复的我,犹如雪中送炭。

1961年,姑姑听说镀锌铁皮可以免税进口,她就寄了几批镀锌铁皮回来。后来由于没人收购,只好与县城白铁社商议,一部分给他们抵工钱,一部分加工成铁皮锅、铁皮水桶等用具,除家里自用和送亲戚外,其余的我跟着奶奶带去湖内村等地,托亲戚找村民换成粮食。

1972年,我家的一间老房子受台风侵害,受损严重,墙壁裂缝,因无力修建,不得不住在危房里。刚好这年姑丈、姑姑回国探亲,他们看到此情此景,力主拆除重建,确保安全。回去后,姑姑即分两次寄来港币750元给予支持援助,终使我家住上新房。

1985年夏,我父亲受姑姑一家邀请,前往新加坡探亲及旅游一个月,受到盛情接待,使他了却一生夙愿。

1999年4月,姑姑、姑丈先后仙逝了。此后,我表哥陈耀钦又订好来返机票,邀请我去观光,访亲会友。我在新加坡受到表哥、表姐的盛情款待,度过了愉快的一个月。他们得知祖国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故乡亲人安居乐业,更是欢欣。

去了新加坡,我实地了解到姑姑一家并非富豪商贾,他们只是普通的小康家庭。可是,他们宁可节衣缩食,也要接济家乡的亲人,使我深受感动。确实,大部分的华侨不都是这样吗!难能可贵、发人深思的正是这种爱家乡爱亲人血浓于水的亲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