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平台 > 委员专区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于做好归国留学创业人员工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2日  信息来源:

    归国留学人员,特别是掌握当今世界最前沿新科学知识的优秀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吸引更多的出国留学人员回国或为国服务,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侨联如何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积极做好留学人员工作,把广大的出国和回国留学人员团结起来,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是我们当前需要认真研究探索和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大连市留学回国创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为了给广大海外学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大连市于1991年成了大连海外学子创业园,其主体为大
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创业中心”),是大连高新区为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创业提供的科技企业孵化器。1998年,创业中心通过国家科技主管部门认定,成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自创业中心成立以来,已经成为广大归国留学人员创业的沃土。目前,在该中心创业的留学人员中由新侨创办的企业达410家,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创办的企业351家。在新侨所创办的企业中:电子信息167家,生物医药47家,新材料45家,新能源、高效节能48家,光机电一体化36家,节能环保41家,其它26家,从业人员达4212人。从调查显示的结果看,创业呈现出三个特点:
    1、创业规模小型化。一是资金少。留学回国人员创办的企业以技术为主,投资较少,一般在100万元以
下,但个别产业也有超过300万元。二是从业人员少。从业人员多则50人,少则3人。三是场地小。创业人员的所需要的占地面积大部分是23——200平方米。
    2、创业类别高端化。一是研发型。从事信息技术、电子通信、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的研制开发
,向社会提供智力成果;二是生产型。主要是将国外成熟的工业技术应用于国内生产,直接向市场提供产品;三是服务型。主要从事中介、咨询等方面的业务,如开办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咨询公司等,为相关行业提供服务。
    3、创业形态多元化。主要表现为:一是自主创业。本人回到国内,创办企业,自任法人代表;二是合作
创业。留学人员归国后,利用自己掌握的智力成果,与提供资金的单位和个,联合创办企业;三是依托创业。依托国内的一些大专院校或科研机构,利用这些单位原有的资源进行创业。
    二、归国留学人员创业特点
    总体来看,广大归国留学人员普遍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上追求进步,业务上不断进取,技
术上敢于创新,是具有中国知识分子优良传统,传承人类现代文明成果的宝贵人才资源。他们的思想状况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明显的爱国情怀。留学回国人员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无论在国外居住多长时间,无论取得什
么样的社会地位,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祖国,都希望祖国强盛,都愿意报效祖国。
    一是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的留学人员虽然取得了所在国的永久居住权,但由于受到前辈的影响,
深深地打上了中国“印记”,中华传统文化已刻骨铭心。
    二是亲情的召唤。侨居在海外的留学人员,由于血缘、地缘的影响,国内的亲人,都希望骨肉团圆,期
盼留学人员学有所成后,回到国内工作。
    三是国外发展有限。留学人员长期在国外求学谋生、拼搏奋斗,既有成功喜悦,也有失败的挫折。虽然
经过打拼,由于种族的差异,却很难进入当地社会的主流。
    四是政策日益宽松。近年来,国家制定了灵活的、更具人性化的政策,允许留学人员“来去自由”和每
年的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深受海外学子的欢迎。
    2、有明显的国际交流优势。与国内的知识分子相比,了解海外、沟通方便,掌握当今世界先进技术是新
生代华侨的独特优势。
    一是增加了对海外的了解。留学回国人员在国外生活多年,至少掌握了一门外语,比较了解国外的政治
、经济、科技和文化,他们获取国外信息较快,国际沟通交往能力强,视野开阔。
    二是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是中国联系世界的桥梁纽带。留学人员与国际学术界、经济界和企业界
保持着联系,有的与所在国的侨领、政要以及著名企业家都有交往,与国际间的联系密切。
    三是掌握了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在国外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学习,使他们有机会掌握国外先进的科学技
术,了解国际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不少人还取得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3、有先进的思维方式。归国留学人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有其鲜明的特点:
    一是思想观念较新。他们思想解放,思维活跃,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竞争意识比较强,希望少谈空头
理论,多做实事,快出成果。
    二是参政意识较强。他们关心时事政治,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希望政府提高工作透明度,希望
有机会多参与社会,参与政治,多了解政策。
    三是中西方文化兼容。留学人员一般都在国内受过基础教育,熟悉中国文化,又在国外生活多年,了解
外国的社会状况。他们自主意识强,善于独立思考,对不同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既不全面接受,也很少予以简单否定和排斥。
    三、归国留学人员在创业中所面临的问题
    大连市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着眼于现代化、国际化创业园的建设,在规划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
完善配套的创业园基础设施和环境,为归国留学人员来连创业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尽管如此,我市留学人员创业还仍然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在政策层面和服务层面给予大力扶持,对于归国留学人员在创业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一)创业融资困难,贷款没有担保抵押
    1、高新技术产业前期需要大笔投入。在调研中,多数留学人员表示,他们的项目、产品有市场、也有好
的发展前景,但是越是高新技术产品,前期投入就越是需要大笔资金的支持。尽管政府在留学归国人员办企业方面给予了各种优惠政策,如市政府对有发展前景的产品,按产业政策的发展要求给予了一定的扶持资金,但很难解决企业在整个资金上的需要,贷款又很难获得担保。
    2、无法与同行业开展竞争。在座谈中,有的归国创业的留学生认为目前创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是:资金方
面有些困难,虽然产品有把握做得优质,但没有雄厚的资金无法与同行业竞争,尤其是企业刚成立,一开始不能马上盈利,在这个时期确实需要资金的支持。
    3、产权技术保护风险加大。有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创办者认为创业之初最需要的是资金支持,产品市场不
成问题,从半年多的运作来看,只要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很强的,但因缺乏资金不能规模生产,以至于技术产权保护的风险也加大了,在完成多项专利保护前,甚至不敢轻易小批量生产或展示样机。
   (二)政策落实还不十分到位,有的政策尚不透明。近些年来,全国各地为了吸引更多海外留学人员归
国创业,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引进海外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执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了解政策难。据一些留学回国人员反映,他们满怀希望回国,就是想做点事情,但不知道到哪里去找
有关部门,也不知道有哪些相关政策,感觉是“两眼一抹黑”。
    2、落实政策难。我市对海归来连的创业人员,在场地、税收、资金等方面都有一些扶持措施,但真正兑
现起来总要打点折扣,程序繁琐不说,最后还有可能落空。有的留学回国人员说,我们不一定真的在乎那点钱,关键是觉得政府缺少诚信,让人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3、一些政策不配套。如出入境、资金融通、户籍、子女上学、家属就业等方面还有许多限制或困难,这
些情况有些是国家的宏观指导性政策,而地方政府却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
   (三)期望与现实形成的强烈反差。归国创业除了需要各方面条件和政策的支持外,同时还需要创业者
本身的对创业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高的心里因素,少数人创业效果不太理想,在自身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对创业的期望值过高,心里承受能力不足。一些留学回国人员是初次创业,热情很高,但对创业中存
在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估计不足,急于求成,一旦预想的目标不能达到,容易产生埋怨情绪和失落感,不少人“打道回府”,再出国门。
    2、国外与国内体制反差,对创业出现的困难估计不足。“水土不服”是归国创业人员的共同感叹。发达
国家法治相对健全,市场比较成熟、规范,做什么事会产生什么效果,是可预期的。而在国内,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如人情、社会关系、政策透明度不高等,特别是一些繁琐的手续和不正之风令不少留学人员十分反感和难以应付。
    3、管理制度不完善,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由于国内的市场机制不健全,加上在国内创业对综合素质要求
较高,既要懂技术,也要懂管理,还得抓市场。因此,作为专业人员,他们办企业往往不象搞科研那样得心应手。而留学回国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多数处在初始发展阶段,资金规模较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四)服务和管理体制的缺失,尚未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
    1、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一是对国内发展的实况宣传不够。许多留学人员反映,他们对国内的了解仅
限于电视、报纸和网上的新闻,而对于一些更具体的和他们直接相关的经济和政治政策,海外留学人员可以了解的资源和渠道都很少。二是针对留学人员实施的优惠政策宣传不到位。大连市针对留学人员出台了《大连市引进留学人员来连工作若干规定》,也下发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各直属单位。但在大的新闻媒介上缺少宣传,尤其是对外宣传不够。
    2、管理体制不顺畅。影响留学回国人员作用发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管理体制的不顺。目前涉
及留学回国人员工作的部门很多,关心留学生的单位也不少,人大、政协、组织、统战、宣传、人事、教育、科技、外侨、外贸、民主党派等单位和部门都有涉及,但资源不能共享,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留学回国人员反映,他们有填不完的调查表,开不完的座谈会,党政各部门对如何做好留学人员工作没有形成合力,缺少通盘考虑,工作效果一般。而统战部门在参与留学回国人员工作方面,受到诸多条件限制,只能做一些沟通联系、反映情况的工作,很难为留学回国人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氛围尚未形成。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还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承认和体现,挫伤了
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特别是政府和企业都有急功近利的现象,有些部门只限于做些表面文章,但涉及到具体的困难和问题,相关部门却退避三舍。加上国内的用人环境与发达国家存在反差和人才评价及激励机制不完备,缺乏科学性,真正优秀的高端海外留学生难以归国创业,即使引进,由于一些法律制度不完善、市场缺乏“诚信”意识,对在国内创业所需要的协调各种社会网络和人际关系准备不足,他们也会再度出去。
    四、大连市侨联的主要做法
   (一)夯实基础 搭建平台 不断探索做好归国留学人员工作的新路子。
    1、成立专门委员会,搭建联系交流平台。为充分发挥归国创业人员的才智优势,促进更深领域的交流与
合作,市侨联成立了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对外联络等专门委员会,并按行业分布,把归国留学创业人员吸纳到相应的专门委员会中,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不断增强专委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并以此为载体,共商发展创业之计,探讨经济发展态势,交流经营管理经验。目前,共有8个合作项目是通过专委会举办的各种活动而达成的。
    大连亿达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孙荫峰,担任市侨联副主席并兼任经济委员会会长后,积极组织开展活动,
不断拓展合作交流平台,他所在的公司与香港瑞安集团结成了战略合作同盟,他本人也被中国侨联评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
    专委会的成立,不仅搭建了侨联与他们之间的工作联系平台,同时也成为为他们之间实现科技对接、项
目对接、成果转化、交流合作的平台。
    2、建立人才库,搭建网络工作平台。归国留学创业人员是一个松散的群体,分布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为
全面掌握归国留学人员的基本情况,我们建立了由市、区县、社区侨联组成的三级工作网络体系。在对全市归国留学人员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了归国留学人员人才数据库,对在国外学习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在高校获得“杰出青年”、“长江学者”、“海创工程”基金获得者、纳入“国家千人计划”的归国留学人员,实施动态化管理,对他们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企业创新、眷属信息等及时更新。目前,我们在建立归国留学人员数据库基础上,正努力建立海外高端人才数据库,力争将正在求学或学有所成仍滞留海外的学子纳入我们招贤引智的视野。
    3、建立协调机制,搭建联动合力平台。我们根据归国留学人员分布特点,把做好归国留学人员工作的着
眼点放在从业相对集中的高校、科研院所、经济先导区,分别与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海外学子创业园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及时掌握归国留学人员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为开展归国留学人员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2010年在市侨联与高新园区党工委共同努力下,有3位学子入选了国家“千人计划”,为8位留学人员争取了首批“海创工程”资金以及办公场地、生活配套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公安、教育、社保等部门一起共为19名归国创业高端人才解决了落户、劳动保险、子女就学等问题。
    4、举荐担任社会职务,搭建建言献策平台。为了激发广大归国留学人员报效祖国、勇于进取的热情,我
们根据归国留学人员各自的业务专长、学术水平、个性特征、组织管理能力、参政议政水平等,在认真考察的基础上,积极做好代表性人物的政治安排,为他们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报效国家创造条件。目前,全市6名全国政协委员中有3名归国留学人员,占50%;79名省政协委员中有14名归国留学人员,占17.7%; 539名市政协委员中有62名归国留学人员,占11%;16人担任省市侨联海外特邀委员;有13人担任市青联委员。如曾获日本国家最高科技奖、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的归国创业人员郭方准来连后,市侨联不仅为其创业排忧解难,而且为其发挥才智搭建多种平台。
  (二)激励创业 扩大联谊  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和成长的新环境
    1、加大外宣力度,感召归国创业。大连的“海创周”升格为国家级后,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品牌效
应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平台,广大海外学子密切关注着国内留学人员创业的政策,留学人员在国内创业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海外留学人员的回国创业决策。为了吸引更多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我们与在日本华侨华人及留学生中比较有影响的华文媒体《关西华文时报》共同开辟了《大阪与大连》专栏,把近几年来在各领域取得杰出成绩的留日归来的学生发展创业事迹,给予大力宣传报导,吸引更多的海外学子归国创业。201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大连参加《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时,当看到《关西华文时报》开辟的《大阪与大连》专栏后说,海归学子创业,正应时代大潮,海外学子为国效力实现人生理想的新纪元已经到来。
    2、凸显爱国主题,展示创业风采。每年大连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使大连成为众多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
务、归国创业的沃土。为了弘扬他们的爱国之情,激励他们报国之志,我们开展了以“突出创业风采”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一是开展 “侨界之星”评比活动。分别与市科技局评选出十名“侨界科技之星”,与市妇联一起评选出“侨界巾帼之星”,与团市委联合评选出十名“侨界杰出青年”,与市慈善总会一起评选出十名“侨界慈善之星”。二是开展了“大连市归国留学人员创业英才”评比活动。经市侨联推荐,有9家企业经理获大连市第二届归国留学人员创业英才表彰。三是出版专辑。与市有关部门联合编辑出版了《归国留学人员创业风采录》,对做出骄人业绩的归国留学人员进行了广泛宣传。
    3、开阔创业视野,提高职业素养。为了提高职业化水平和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市侨联不断创造有
利条件,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开阔他们的眼界。一是参加全球性论坛,提升战略思维能力。组织有代表性归国留学创业人员参加在大连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会议)。二是参加国际性活动,树立合作意识。每年都组织30余名归国创业人员参加在大连举办的《中英城市——大连论坛》、《中日城市(东京——大连)论坛》,进而提高他们参与大连与国际城市合作的意识。三是参加专门培训,提高管理能力。我们与市有关部门一起,组织了三期共计80人参加了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举办的职业素养和国学短期培训班。
    4、拓展联谊空间,丰富活动内涵。为了给广大归国留学人员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创业环境,满足他们的
交友、联谊的需要,市侨联成立了相应的联谊组织,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是成立了“侨界新生代俱乐部”。针对逐渐增多的80后归国创业青年,以他们喜闻乐见的俱乐部形式,通过拓展训练、创业讲座、文体娱乐活动等,增进他们之间以及与社会的互动交流,使他们获得了归宿感,激发了创业报国的热情,深受青年归国创业人员的欢迎。二是成立了“侨界阳光女性沙龙”。以女性的视野和方式,开展了“女性化妆的讲座”、“女性保健知识的讲座”、“女性服饰论坛”等活动。三是成立经济沙龙。市侨联根据归国创业人员的反映和建议,以经济沙龙形式,举办了“走出去”发展战略论坛,交流国际经济发展信息及创业经验,形成《关于走出去发展、建工业团地的调查报告》,引起市政府的重视。市政府已组织有关部门赴北美地区考察,在美国等国建立了大连海外工业团地。四是成立了“一路同行国际(海归)创业俱乐部”。“海归俱乐部”成立以来,以学术及休闲等多种形式,举办了书画展、创业论坛等活动。同时俱乐部还协助市政府在日本东京举办的2010大连海外高层次人才(东京)洽谈会和在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布鲁塞尔、德国法兰克福、慕尼黑和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6次海外华人、留学人员团体代表座谈会。日本3.11地震发生后,“海归俱乐部”为大连16个家庭寻找到旅日留学生音讯。
   (三)强化宗旨 履行职能 牢固树立做实事、解难忧的新理念
    1、提供资讯服务,引导创业方向。为了让归国留学人员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创业政策,市侨联通过各种渠
道,为他们提供各种经济政策和信息资讯服务。一是举了办信息交流会。我们根据他们的创业需要,邀请了市科技局、外经贸局领导,每年都举办“经济科技信息交流会”,为他们提供经济、科技信息。二是举办专题政策说明会。与市侨办一道,邀请参与起草《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市发改委领导,为百余位归国留学人员讲解了国务院通过的《规划》和辽宁省实施这一规划中的产业布局,现场为广大归国留学人员进行政策解读。三是举办创业政策发布会。利用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活动的契机,会同高新园区管委会等一起举办了“归国创业政策”发布会,仅2011年,共有1605名留学人员、61个海外华人团体参会。
    2、提供法律服务,增强维权意识。由于国内部分法律制度不完善、对侵犯知识产权打击与惩治力度不够
,令不少归国留学人员对国内创业产生不少疑惑。针对归国留学人员急需法律援助的状况,我们于2010年成立了“市侨联法律服务委员会”。“法服委”成立后,积极为广大归国创业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目前,举办了4期法律讲座;3期“如何保护归国创业人员知识产权”专题研讨会;为8家企业义务聘请了法律顾问。
    3、提供专项服务,争取政策支持。2008年以来,市侨联先后走访了50余家由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
当得知到部分成长型企业应该获得相关部门的专项资金扶持时,市侨联都千方百计地与有关部门协调,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对企业的专项资金支持。如由加拿大华侨投资的大连大青文化产业集团,在市侨联的沟通协调下,不仅解决了占地10万平方米的世界文化艺术雕塑园项目立项、规划、征地等难题,同时,经市侨联沈丽荣主席的努力,使该企业获得财政部和文化部2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该企业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又被国家四部委授予“全国文化产业出口100强” 集团董事长张立旗荣获“全国文化产业思想精英十大精锐奖”。
    4、提供协调服务,破解生产难题。部分留学归国后,利用自己掌握的智力成果,把在国外的新材料、新
能源应用等高端技术产品引到国内生产,但由于国内尚未形成行业标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延缓了向市场提供产品的进程。如由归国留学人员王刚与爱尔兰斯坦塔有限公司共同投资3000万欧元创办的斯坦塔中国(大连)责任有限公司,虽然公司于2009年已经在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注册,但由于没有行业标准,使该企业迟迟无法开工生产。市侨联主席沈丽荣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向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并同政府相关部门一起,与国家建设住房部反复协调沟通,最终使制约企业生产关键性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5、提供诉求服务,履行建言职责。针对归国留学人员反映较强烈的子女在国内教育、办理回国“绿卡”
门槛过高、在华居住时间规定过严、“绿卡”法律效力还没有得到相关机构认可等问题,市侨联对39个侨资企业、140个归国留学生家庭、98名子女在华受教育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据此,全国人大代表、市侨联主席沈丽荣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解决华侨华人子女在华受教育问题的建议》和《关于改进我国“绿卡”工作的建议》和《关于建立“外籍华人回乡证”制度的建议》,其中《改进我国“绿卡”工作的建议》被中央统战部《零讯》增刊采用,报送中央领导参阅。
    五、关于开展归国留学创业人员工作的建议
    1、建议设立“归国留学创业人员专项创业基金”。为了解决归国留学人员创业资金紧张问题,相关各部
门除了为企业寻找切实有效融资途径牵线搭桥、帮助企业畅通投融资渠道外,建议中国侨联设立“归国留学人员专项创业基金”,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而无启动资金的企业,经相关部门论证后,对生产阶段给予资金支持。
    2、建立健全归国留学创业人员工作联动机制。建议中国侨联与国家部委协商,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符合
归国留学人员特点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资源共享。营造民主、宽松和谋大局、做大事、创大业的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软环境,使归国留学创业人员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吸引更多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或为国服务。
   3、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以新闻周、海外学子创业周等大型活动为载体,积极主动推介我国在
进行小康社会进程中所取得的新成果、新举措、新环境。建议由中国侨联牵头,各省市侨联共同参与的,针对海外学子开展一次大型对外宣传活动,向海外学子展示归国创业成就,使广大海外留学人员真正了解家乡,想往家乡,从而投身于家乡的经济建设。
    4、设立海外人才工作联络处。为加强与海外留学生组织、海外华人社团的联系,发挥侨联组织的海外联
谊优势,建议中国侨联设立海外人才工作联络处,收集海外人才信息,建立权威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数据库,为国家、各省市引进更多的拥有创新成果、通晓企业管理、善于资本运作、引领科技产业的海外领军人才。

 

                                              本文作者为大连侨联主席  沈丽荣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附件下载】